感恩议论文

时间:2024-02-24 10:02:37
感恩议论文

感恩议论文

在各领域中,说到论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。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恩议论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感恩议论文1

大爱无疆,常怀感恩心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实际表达我们感恩之心。感恩是为含辛茹苦,日夜操劳的父母捧上的一杯热茶;感恩是为兢兢业业,爱生如子的师长送上的一束鲜花;感恩是那一句句为朋友打气的话语。常怀感恩心,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。

亲情。

对亲人常怀感恩心,心中充满爱。当你读书累了,父母为你削个苹果;当你想睡觉了,父母为你铺好床;当你口渴了,父母为你端来暖暖的水……父母对我们的爱远远超过自己。他们用心在对待我们,他们对我们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难以忘记。正如孟郊的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我们对父母、家人、亲人都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,即使很微小的事,即使我们不曾发觉,我们都应该常怀着一颗对亲人感恩的心,感谢他们这么多年一直的陪伴与关爱。因为有了感恩,我们的生活也多了一份爱。

师恩。

对老师常怀感恩心,心中充满爱。忘不了,您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身影;忘不了,办公室里您与我们亲切谈心的话语;忘不了,黑暗中一盏台灯下那认真而又疲惫的双眼。犹豫时:“相信自己,你能行!”进步时,您会鞭策:“百尺竿头,更进步。”您深知:“嫩枝易歪也易直。”当我们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,您会及时提醒: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正是您精心呵护、不断的鼓励、及时的提醒,“修枝减叶”才使得“朽木”也可以长成为“可雕”之材。我们常怀感恩心,感恩于尊敬的老师们,你们对我们的精心培养,我们用一颗充满爱与感恩的心来回报您。

友爱。

对朋友常怀感恩心,心中充满爱。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,朋友会和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;在我们受到委屈时,朋友会帮我们解闷;在我们受到挫折时,朋友会鼓励我们,相信自己可以做好。朋友之间没有太多的秘密,朋友,相互信任,相互帮助,相互理解。有了朋友,我们的生活也很精彩,有了朋友,我们不会烦恼,所以我们应该常怀感恩心,感谢我们身边的朋友对我们的爱护与关心。

世界很大很美妙,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生命常怀感的恩心,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充满着爱与希望。

感恩议论文2

快要毕业了,也即将告别我亲爱的母校.这时涌上心头的是深深的眷恋之情.心中一千一万个舍不得.但我们仍然是默默走开了.

清晨我独自漫步在母校,细细观赏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.

这里的一草一木在微风中向我摇头,仿佛在和我这个已经朝夕相处了快六年的朋友告别.这里的花仍是那么娇艳,草仍是那么绿,花香一阵阵迎面扑来.柳枝很自然的垂落到地上......我陶醉了,让我回想起:春风中,我们在这里嬉戏,玩耍.

踏进和我们共同度过六年的教室.进门,目光便直接射入教室后面的黑板.五彩缤纷的画面和一行行漂亮的文字.几年来,我没少抄过,为此硕果,我的脸上呈现出欣慰的笑容!

教室里的桌椅仍然摆放得整整齐齐.但仿佛都已经那么苍老了,上面是被我们用刀子刻上去的折痕,又是那么深.我不由得走向自己以前的座位,坐下,望着黑板出神,脸还带着一丝欢乐的神情,似乎在认真听老师讲课,而且十分专注的样子......许久,我才从幻想中醒悟过来.慢慢站起来,迈着沉重的脚步,走出了这间宽敞明亮的教室.

校园里回荡着我的脚步声.

随步来到操场,这里有几棵我们亲手栽下的杨柳.经过我们的辛勤培育,长得很茂盛.这是我们播种下的希望,但愿它茁壮成长.

想想自己,想想这些树,不是很相似吗?它们不论严寒酷暑,总是那样生长着,我们是跨世纪的新一代,要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,深造祖国,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.何况说:不经风雨,怎能见彩虹.

顿时,我信心倍增,挺起胸,鼓足精神,我感到:天更高更蓝了,云更白了,太阳金光四射,使花更艳,树更葱 ,一切便得更加美好了.

我望着校园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深情地说了句:谢谢你,母校!再见了!

此刻我觉得自己精神焕发,是那样轻松,同时也懂得了今后该怎样去做.想到这里我便迈着轻盈的步子,离去了......

“感恩的心,感谢有你,伴我一生,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!感恩的心,感谢命运,花开花落,我依然,会珍惜……”《感恩的心》,这是我们学校毕业生千篇一律唱的歌。说实话,平时唱,好像玩玩似的,到真的快要毕业时,唱出来,还真不能说没有感情。老师叫我们笑出来,可是,大家似乎都笑不起来。毕竟,毕业了,要离开母校了,谁笑得起来?

大榕树下,还有着学生在嬉戏玩耍;操场上,依然有着为学校努力拼搏的校队;教室里,书声琅琅,大家都在努力地学习着知识。但是,我们毕业生呢?考完过后,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?是去初中吧,母校的情谊已播种在心里,悄然盛开了。我们又何曾不舍呢?我们在这里成长,在这里进步,校园里每一个角落,都留有我们的痕迹。那阳光明媚的教室,我们在那里学过多少课文,多少公式,多少单词?那沉默无语的黑板,写下了多少次作业、通告?那宽阔平坦的操场,多少次活动、典礼在那举行?多少话语能概括我们对母校的爱?

欢笑、泪水、每一次的争夺在现在看来,都是那么珍惜。每一次的学习,都值得回忆。多少人希望能够在毕业前为母校做一番贡献?写一篇优秀作文?参加一次表演,亦或是打扫一下母校,让我们离别前,是否都为母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,不让我们抱有遗憾而升学。

拥有时,不懂得珍惜,只有当失去时,才懂得回忆。在校时,开开心心,几乎每天都是日复一日的,同学之间的情谊不珍惜,老师的关怀当耳边风,作业也马马虎虎应付了然。毕业后,才知道,母校情谊竟扎得这么深!开始怀念起老师的教导,开始希望同学的打打闹闹,开始希望老师再次布置那些作业。一切关于母校的事,都希望再发生一遍,好寄托、怀念。

我还曾记得,不懂事的我,曾一度认为,作业可以不用写,反正总有比我差的人,不是倒数第一不就成了?中间怎样我不记得了,反正现在的我,已经没有这种想法了。不懂事的想法已经忘却,我已经学会了无数的道理,却无一不是在母校学的。

繁花盛开,榕树遮阴,六年级的我,转眼间也要离开母校了。不知我一年级时,也有无数六年级生也在烦恼着?犹记得那时,刚到母校,是多么兴奋!我的学校,是多么美丽!慈祥的老师教导着我们;良好的设施资助着我们。我们能不为这个集美二小自豪吗?哪怕有一些千篇一律,但,这始终是我们的母校,教导着我们的母校,不是吗?

我们在母校学习一个个拼音字母,学习一首首古诗,学习一个个字母,一个个单词,我们在母校一步步地成长。大榕树做见证人,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,转眼间,就要离开这,离开这见证我六年岁月的母校,离开我的伙伴,离开敬爱的老师,要离开这纯真的小学时光,离开我小学时光的另一个家!

……此处隐藏13391个字……在接受资助后,不懂得感恩。因此,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,提高学生思想意识。

一、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现状

第一,在贫困生资助名额评选时,很多学生都争当特困生,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境不错,没有分享意识,不考虑较之更加困难学生,个别一般困难的贫困生却拿去更高档的助学金,尤其是获得社会资助后,仍然在学校继续申请,这就造成了不公正。第二,在贫困生名单定下之后,个别学生没能提交相应证明材料,或者对于申请表的填写不够重视,填写数据不够真实和完整,部分人认为获得学校的资助是应该的,丝毫没有感恩之心,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肯定是要获得助学金,若是没有获得反而会责怪学校。第三,一些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,本着“白送的钱,不花白不花”的心理,大肆购买物品,随意挥霍,甚至产生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消极思想,每当有企业和学校资助时,自己必须占据一个名额,不考虑。另外,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甚满意,工作不积极不到位,部分申请贷款的学生,难以及时还款,对于学校的信息和通知置之不理[1]。第四,部分学生在领到助学金后,对学习不认真,对学校和社会不思回报,甚至认为自己的贫困是家庭造成的,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,只想通过家长和学校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,没有依靠自己获取资金。

二、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

自身的原因。受到家庭环境影响,贫困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,例如自卑和沟通障碍。另外,这部分人群存在压抑情绪,以及急切求胜、证明自己的心理。在进入大学之后,很多人将读大学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,想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,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,同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。但是,理想与现实偏差很大,在社会中难以短期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,提高自身的能力,这样反而会在与同学相处中,产生自卑心理。在这种心理作用下,就会认为对方给予的帮助,是对他们的怜悯和同情,甚至会进一步增加自卑心理,这就很难让他们产生报恩思想。家庭的原因。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孩子生长的需要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为两个原因:

第一,这些困难家庭,大多数父母文化水平低,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足够了,这也是他们对孩子仅有的期望。因此,对于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是欠缺的,父母片面注重孩子学习成绩,而忽视感恩意识的培养,造成一些学生性格的缺陷和思想的落后[2]。

第二,困难家庭的父母往往被生活所迫,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,很少有时间对孩子教育,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责,担心自己的经济情况影响孩子生长。因此,在孩子成长中,尽量满足孩子要求,而不求所报,正是家长的这种教育习惯,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识,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思想,使他们将索取变为一种习惯,不懂得感恩。学校的原因。

第一,当前学校的资助体系不完善,仅仅是从经济上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,缺少相应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养,另外,由于经济资助是无偿的,不需要学生进行偿还,存在很大漏洞,学生进行申请时,只需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在经济上是贫困的,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额的补助资金。

第二,对于受资助学生没有明确的义务要求,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,让学生产生应得的意识,没有认识到这是学校和社会对其的帮助,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,这样难以产生感恩意识。

第三,在发放助学款时,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学生的银行卡,这样做的确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,避免同学的偏见,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颁发仪式,因此资助款的到账没有告知学生,就直接打入他们的银行卡,受资助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,因此很难产生感恩心理。

三、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

造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因此,根据原因看,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,加强感恩教育,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。对贫困生加强感恩教育的主体中高校占据首要位置,具体措施如下:

第一,加强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。增加感恩课程的开设,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教育,以此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。例如在重大节假日,还有助学金发放的日子里,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动,营造一个学生感恩的氛围和环境,让捐助者和受资助者结成对子,同时可以利用活动,让困难生学会和懂得感恩,体会感恩。另外,可以通过举办与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,如以感恩回报为主题的讲座,开展感恩宣传月,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征文,以及进行演讲赛辩论赛,等等,提高贫困生对受资助重要作用的认识,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咨助者的高尚情怀,让贫困大学生产生感恩意识。与此同时,还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和贫困生的带头作用,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,加强校园的感恩氛围,让贫困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[3]。

第二,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建设。在学校中,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基地,通过课堂的宣讲,可以向大学生传授感恩知识,进而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,加入感恩的思想,通过结合生活社会实际,在课堂上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,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讲述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,对感恩行为进行思考和讨论,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。在课程开展之前,教师要搜集感恩教育素材,例如一些感恩题材的电影和书籍及古代的故事,以此作为依据开展主题讨论和班会活动,引导学生参与,讲述他们的理解,进而适时进行感恩教育,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感恩的思想。在学校中,一般会有一门“形势与政策”课,因为任课老师之前多为辅导员,可以将感恩内容作为附属教学内容,在课堂上进行讲解,培养学生健全人格,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
第三,多管齐下,提高学生感恩意识。学校和社会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感恩机会。对于心存感激却未付诸实际的同学,应该拓展足够的途径,让他们付诸行动。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,如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,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。另外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供社会实践机会,每一个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,在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志愿工作,帮助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,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特长服务社会。经过一系列感恩活动,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发挥自身特点和长处,可以体会到成功和帮助他人的快乐,进而消除自卑心理,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另一方面,可以让贫困生在办公室值班,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,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,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感恩的意义。

四、结语

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。不仅要在物质上对学生进行资助,还应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资助,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;帮助学生自立自强、自我成长,让他们成为服务社会、奉献社会的新一代生力军,最终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。

参考文献:

[1]李亚婕.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[J].教育与职业,20xx,09:76-78.

[2]杨雪琴.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[J].黑龙江高教研究,20xx,12:145-147.

[3]张龙,叶晓琴,叶华松,赵卫川.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[J].产业与科技论坛,20xx,05:257-259.

《感恩议论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